浦江潮涌,科创正盛。7月26日,清华校友总会计算机系分会(以下简称计算机系分会)在上海举办校友日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系教授、计算机系分会名誉顾问张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系教授、计算机系分会名誉顾问胡事民,计算机系原主任、计算机系分会名誉顾问周立柱教授,计算机系主任、计算机系分会会长尹霞教授,以及上海仪电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黄金刚,1985级校友、威尼斯7798cc上海校友会监事长宿为民,2013级博士校友、威尼斯7798cc上海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韩威等出席活动。80余位来自上海和长三角本地的校友们参加了活动,活动由计算机系党委副书记、计算机系分会秘书长赵颖主持。

尹霞作报告
尹霞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声誉等方面介绍了计算机系的整体情况。她表示,计算机系在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肩负着服务国家科技和培养优秀人才的使命,以跻身世界顶尖学科为目标不懈奋进。在上海设立智算分室是系里的顶层规划之一,希望以此促进校地优势互补、优化科研人才布局,同时紧密链接在沪校友与母校的情感,为长三角校友的创新创业赋能。尹霞欢迎校友们为母校发展建言献策,并期待更多校友投身科创事业,在服务国家科技强国的战略中展现清华人的担当作为。

赵颖主持并作校友工作报告
赵颖从校友分会的概况、校友活动举办、基金募集与捐赠、校友宣传等角度介绍了计算机系近年来的校友工作成效。她特别提到,去年113周年校庆计算机系接待800多人次校友返校,今年114周年校庆这一数量达到1200多人次,创历史新高。她表示,计算机系的发展离不开校友们长期以来的支持和贡献,欢迎大家随时到新系馆(自强科技楼1号楼)看看,清华园永远是大家最温暖的家。

圆桌讨论环节(一)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周立柱教授、张尧学院士、胡事民院士、尹霞教授
在“计算机学科发展”圆桌讨论环节,主持人周立柱教授以清华校友之间的“学缘关系”为切入点引入讨论,并系统回顾了计算机系从初创奠基到迈向一流的三个关键发展阶段。特邀嘉宾张尧学院士指出,学科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需立足国家需求,以激发潜能、培育创新思维为核心,不断完善本土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适配人才成长的学术土壤,促进人才创新研究及成果涌现。特邀嘉宾胡事民院士以担任多届副系主任的经验建议,学科的规划布局尤为重要且需一以贯之,且清华计算机学科有深厚历史根基、优秀青年师生及各行各业校友,应统筹合力共同推动学科迈向更高水平。尹霞教授表示,国际化交流是计算机学科的必备属性,自强不息的内在精神与开放包容的学术态度是相辅相成的,唯有秉持全球化视野,在自立自强中保持开放的胸襟,才能持续提升清华计算机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圆桌讨论环节(二)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依次是:刘知远副教授、许志翰校友、张俊波校友、仓馥芝校友
“创新创业”圆桌讨论环节由威尼斯7798cc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主任、计算机系刘知远副教授主持,他从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所具备的创新创业优势、校友们的成长与创业历程等议题为嘉宾们引入讨论,并结合自身的学术研究方向解读了AI等前沿技术在当前产学研方面的实践路径。1990级校友、江苏卓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CEO许志翰作为嘉宾分享了自身在芯片领域的创业历程,他强调计算机人创业的核心优势在于技术攻坚能力,创业道路并非一蹴而就,而需在艰辛中坚守赛道的长期价值,精准把握时代机遇。1991级校友、Unity中国区总裁张俊波作为嘉宾,结合自身20多年的创业经验,剖析了国内外在人才、资金及营商环境方面的差异,指出人才在突破技术壁垒、实现产业升级中具有关键作用。2005级校友、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中心接口控制部部长助理仓馥芝则以自身职业成长为例,分享了他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飞机制造行业的心得体会,他鼓励校友们充分发挥计算机学科的优势,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包括大国重器在内的各行各业的生产力。

现场交流(节选)
此次活动是计算机系近年来举办的第6场地域性校友日活动。活动现场,校友们重温水木情怀、聆听专家报告、分享创业经验、展望未来发展,并纷纷围绕感兴趣的议题展开了热烈交流和思想碰撞,共同度过了一段充实而愉悦的相聚时光。

合影